發展多樣文化 添彩美好生活——2023年中國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報告-中國文明網
發展多樣文化 添彩美好生活——2023年中國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報告
發表時間:2024-03-22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打?。?/a>

山東省濟南市趵突泉景區內,文創雪糕受到人們歡迎。新華社發

市民在貴州省黔西市觀農臺悅書屋閱讀。新華社發

  人民既是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又是文化建設成果的享受者,人民認可度與滿意度是文化發展評價的重要檢驗標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底色。

  今年,習近平文化思想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牢牢站穩人民立場。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創新項目“2023年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調查”課題組展開調研,分析了我國文化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民眾對文化發展的滿意程度并提出對策建議。

  看數據 民眾高度評價文化發展成就

  “2023年居民文化發展滿意度調查”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城鄉區域開展,使用概率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案,抽取了全國248個縣(區),共獲得35668份有效問卷。調研主要結果如下:

  民眾對我國文化發展的總體滿意度高、信心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斷,明確了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在黨對文化建設的堅強領導下,文化發展得到民眾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評價。近八成受訪民眾(79.55%)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發展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八成以上受訪民眾(84.28%)表示“我為中國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八成以上受訪民眾(85.3%)認為未來十年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程度會進一步提升。此外,高學歷、高收入群體和年輕世代對未來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預期更加積極。

  民眾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主旋律文化,整體上偏好中華文化底色的文藝作品,并認為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可以兼容并蓄。調研表明,超八成受訪民眾(81.13%)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八成受訪民眾(77.50%)喜愛主旋律文化。國產電影的票房數據也印證了上述結論。近年來國產電影表現亮眼,我國票房排在前列的電影均為國產片,一些好萊塢電影遭國產片“碾壓”,2023年北美高票房電影《芭比》和《奧本海默》在中國內地未進入票房前十,《滿江紅》《流浪地球2》《長安三萬里》等國產電影表現不俗。這與十余年前好萊塢電影“一家獨大”的情況大相徑庭。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通過本次調研,能看出這一理念具有堅實的文化基礎。調研顯示,我國民眾普遍認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特征,贊成“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可以兼容并蓄”,這為中華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民眾認為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較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日益活躍,對此滿意度較高。調研數據顯示,七成左右受訪民眾認可當前我國文化發展能夠滿足不同維度的個體需求,反映出民眾對文化發展的滿意度整體較高。具體而言,認為文化產品能夠滿足休閑放松需求的比例最高(76.14%),其次為提升文化素養的需求(71.36%),再次為滿足視聽覺享受(69.36%)和審美、鑒賞需求(68.29%)??梢哉f,我國各類文化產品在滿足民眾從“悅耳悅目”到“悅心悅情”的多層次需求方面,水平正持續提升。例如,無論是“爾濱”的冰雪旅游持續火熱,還是“村超”“村BA”賽事的興起,都體現了我國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日益活躍,不僅滿足了當地民眾的需求,還提升了文化吸引力、增強了民眾對家鄉的文化自豪感。

  民眾對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滿意度較高。本次調研分析了我國民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對外媒體和中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傳播能力的滿意度評價。數據顯示,受訪民眾對當前我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評價整體較好,其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能力評價最高,其比例為78.74%;其次是對中國文化產品國際傳播能力的認可,比例為74.22%;對于中國對外媒體國際傳播能力的認可也在七成以上(70.64%)。此外,國產文化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墩鐙謧鳌贰断眿D的美好時代》《人世間》《封神》《漫長的季節》《繁花》等中國原創影視劇成功“出?!?,在海外掀起追劇熱潮,讓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口碑不斷提升。

  尋規律 創作人民群眾滿意的文化產品

  本次調研以影視類作品為代表,分析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滿意與否的具體原因。調研顯示,一部作品是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決定群眾對其是否滿意的關鍵因素。民眾對影視類作品滿意的原因排名依次為:真實(貼近日常生活)、符合科學和歷史常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制作精良等技術層面的因素并沒有成為主要影響因素。

  調研顯示,不同類型的民眾在文化偏好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從區域上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普遍參與的文化活動存在一定不同;居民文化參與模式存在群體差異,既具有鮮明個體特色,又能體現不同人生發展階段的需求特點,既與個人社會經濟狀況相關,又與地區發展水平相適應。因此,需要發展不同類型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滿足人民群眾數字化時代的文化新需求成為當務之急。調研顯示,新媒體成為當前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當前,人們最經常用來獲取文化信息的傳播媒介前兩位分別是短視頻和微信,傳統的電視和廣播排在了第三位。網絡文化日益流行,民眾經常參與的文化活動是以網絡為媒介進行的,包括觀看直播、短視頻、演出等;隨網絡媒介發展而來的文化活動已經融入農村日常文化生活。因此,當前應更好促進數字技術和文化深度融合,滿足人民群眾新的文化需求。

  找短板 我國文化發展仍存瓶頸與不足

  民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形式滿意度不夠。調研顯示,約八成受訪民眾(77.71%)認為需要通過文化創新才能更好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然而,相當比例的受訪者表示,“有些文化創新過于追求時尚和潮流,忽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而且這一比例在高學歷、高收入群體和年輕世代中更高。

  專業文化場所的整體可及性不足。調研顯示,我國休閑文化場所的可及性較高,大部分受訪民眾表示,所在社區或村就有休閑運動廣場、公共體育場館、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休閑文化場所,但專業文化場所整體可及性較低。僅37.03%的受訪民眾表示所在社區有圖書館(室)或文化館,23.34%的受訪民眾表示所在社區或村有美術館、博物館等專業文化場所。

  文化設施和文化場所擁有率方面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較為突出。調研顯示,農村地區休閑文化場所和專業文化場所的擁有率都低于城鎮地區。27.75%的受訪城鎮居民表示所在社區有美術館、博物館或紀念館,僅17.25%的受訪農村居民表示所在村有此類專業文化場所,城鎮擁有率為農村的1.61倍;61.24%的受訪城鎮居民表示所在社區有休閑運動廣場,僅50.69%的受訪農村居民表示所在村有休閑運動廣場,城鎮擁有率為農村的1.21倍。此外,從區域差距來看,東部地區的文化設施和文化場所數量顯著高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以圖書館為例,40.49%的東部地區受訪者表示所在社區有圖書館,這一比例為中部地區相應數值(35.31%)的1.15倍、西部地區相應數值(32.66%)的1.24倍、東北地區相應數值(34.32%)的1.19倍。

  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和文化場所內容建設存在短板,導致利用率不夠理想。調研發現,除了數量上的不足,城鄉的文化設施和文化場所在產品質量、風格特色、更新迭代等內容建設方面也存在短板。就此,受訪民眾反映了諸多問題:所在社區的圖書館圖書品類有限、新書上架不夠及時;博物館展陳缺乏特色、吸引力不足;美術館作品與該區域居民喜好契合度低、缺少互動性活動……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使用熱情。調研數據顯示,選擇??磮D書報刊的城鎮居民為33.47%,農村居民僅為23.68%;選擇常去文化場館的城鎮居民為37.36%,農村居民則為30.02%;選擇經常參加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城鎮居民為36.51%,農村居民為42.63%。

  謀對策 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堅持守正創新,建設主流文化占主導的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在文化文藝創作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更好的形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主流文化產品,既不能過度創新“走了樣”,也不能墨守成規失去競爭力,應廣泛使用影視劇、音樂、動漫游戲及文化旅游等針對不同受眾和不同場景的文化載體,提升公共文化數字化水平,推出更多主旋律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品。

  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多主體力量,完善文化供給體系。發揮政府統籌規劃協調、市場配置資源和創新創造、社會組織提供專業靈活服務等多重優勢,豐富完善文化供給渠道和供給結構。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要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加強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打造新型城鄉公共文化空間,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同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縮小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公共文化服務差距。在市場文化發展方面,要完善產業規劃和政策,強化創新驅動,探索打造“文化+”的產業形態,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消費模式,加快構建統一開放、高效規范、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在組織文化發展方面,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加大對基層的扶持引導力度,培育一批扎根基層的群眾文藝團隊,同時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文化建設。

  鼓勵群眾參與文化創新創造、依法參與國家文化治理。針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差異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科技和創意含量,培育文化消費增長點。積極培育新興文化消費業態,充分釋放垂直化、圈層化的文化消費需求,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推動書店、小型現場演出等夜間文化消費以及廣場舞、健步走等群眾文體活動,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支持新型文化業態,促進文化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創造。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發展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娛樂等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借助數字化機遇,促進文化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高科技在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切實保護文化從業者的合法權益。

  創新傳播形式,增強主流媒體話語權和國際傳播力。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之間的關系,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增強主流媒體話語權。創新媒體業態、傳播方式和運營模式,促進主流媒體數字化轉型,強化用戶連接,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精品。進一步發揮對外主流媒體積極作用,創新國際傳播內容和形式,從經濟、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更立體展現國家文化軟實力。

  發揮文化的社會功能,增強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傳承發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努力增強公眾的“四個自信”。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在文旅融合發展中,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旅游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體驗,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課題組 執筆: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社會學所副所長楊典;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龔順)

【責任編輯:王爽】
香蕉视频1024_交在线观看网站视频_任你躁在线精品视频m3u8_邻居让我夜夜爽_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